被逼出圈的她,竟成了逆袭爽文女主?



今天聊一部小众但有趣的电影,它前不久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一带一路”电影周亮相,获得了不少观众的喜欢。

因其画面色彩浓重、构图精致,这部电影还被称为“墨西哥版《天使爱美丽》”——《科琳娜》



故事的女主科琳娜,生活在墨西哥的瓜达拉哈拉,这是一座繁忙且充满活力的城市,街道上每天车水马龙。

但女主却不用担心每天的通勤,因为她就职的出版社,离家只有步行几分钟的距离,每天卡点出门上班,还能顺带买个咖啡。



她有独立的办公室,工作几乎不用跟同事太多交流,到点打卡下班,周末正常休息,简直就是当代牛马羡慕的生活。

然而,女主却有一个一言难尽的隐疾——广场恐惧症



这种疾病之前在聊其他电影的时候也提到过,本质上就是焦虑症,患者在公开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会引发精神焦虑、恐惧,比如害怕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害怕去人流攒动的商业区等等。

与社交恐惧症不同的是,广场恐惧症有时在无社交的情况下,也会因周遭环境而被触发焦虑情绪。

对于女主来说,她的舒适圈就是包括了自己家、工作单位、杂货铺在内的一个封闭区域,这里满足了她日常生活的一切基本需求。



每天出门上班,其实对她来说就是一次挑战,她得提前做一阵心理建设才能迈出家门,一路上靠深呼吸和数数缓解焦虑。

到了工作单位,她都是找人少的路线进入办公室,途中要是突然碰上个人,女主都会小心谨慎地保持着安全距离。





她的独立办公室,也是上级看在她爸是老员工的面子上,特别照顾她安排的,只为工作中尽量避免与人交流,维持情绪稳定。



女主的工作内容也很简单,就是为出版社的一个专栏做校对,她十分享受在工作中纠正错误的快感。

由此也可见,规矩、秩序、圆满,都是女主喜欢的,而她最害怕的,莫过于无法掌控的变化。

比如有天她经常去买咖啡的那家杂货铺,突然扩店装修,老板娘的表哥过来帮忙,这个变化就让女主很是纠结,甚至老板娘的表哥跟她主动打招呼,女主就忽然情绪紧张,出门转弯就开始飙鼻血。



广场恐怖症造成的社交空白,让女主成为了边缘人,她没有任何朋友,领导也不怎么信任她,有些同事还会拿她的焦虑开玩笑。



“安全区域”外的世界,女主其实也很好奇,但每次都因为心理障碍,始终不肯跨出去。

实际上,女主广场恐惧症的根源来自她的母亲。



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开始受精神焦虑困扰,慢慢地把自己封闭在家中,日常需求都靠街坊跑腿帮忙。

这种焦虑直接影响了女主,小时候只能在母亲视线范围内玩耍,长大了也只能在方圆百米内的范围活动。

对于外界的好奇心,女主都留给了阅读,既然无法走万里路,那么就靠读万卷书扩充阅历。



实际上,女主的病情跟母亲的不相上下,她有个不可告人的秘密,那就是把出版社正在审读的小说等作品带回家,把作者一栏改成自己的名字,对母亲谎称是自己的作品。



等到在母亲面前表演完自己如何在工作中统揽全局、如鱼得水之后,她便把那些改了名字的作品再藏起来。

就这样,女主在一个又一个秘密制造的想象舒适圈,已经度过了27年的时光。



直到这一天,一个意外彻底打乱了她的生活。

出版社合作的畅销作家,在截稿日发来了系列小说的终章,内容让部门领导十分不满,因为作家把小说主角写死了,直接断了续写的可能,这种打破读者期待的终章要是发出去,出版社都要跟着倒大霉。



但一时间,谁也联系不上那个作家,整个部门开始焦虑起来。

女主得知此事后,实在好奇小说终章的内容,就把领导扔进垃圾箱的稿件带回了家,她一边校对一边看,很快被作家的才华所折服,一时兴起模仿作家的风格改了一版结尾。



照例,她把改后的小说打印出来,给自己加上了“编审”的头衔,拿给母亲看,母亲自然是如往常一样一顿夸奖。



只是这一次,女主忘记把这版稿件如往常一样藏起来,就直接去上班了。

母亲在家打扫卫生时,以为女主粗心忘带了,就托人把稿件送去出版社。

好巧不巧的是,部门助理忙中出错,把稿件上女主的名字滴上了指甲油,助理心虚索性撕掉了封面,直接拿给了部门领导。



领导一看以为是那个作家写的改了结局的小说,被改后的内容打动,二话不说开始张罗加急印刷的事宜。

总之,等女主反应过来,才发现自己的秘密竟然要被出版了。



这要是被发现,女主铁定要吃官司,盗取机密资料、滥用职权、冒用他人身份……每一桩都能让她丢掉工作。

想到这里,女主认为只有找到作家摊牌这一条路了,这也意味着她必须离开生活了20多年的封闭区域,迈出人生第一步。

之后的情节,就是女主如何在杂货店老板娘表哥的帮助下,开车去乡下寻找作家,解决小说冒名修改的过程。



结局估计大家都能猜到,作家虽然一开始不同意,但最终被女主的文笔打动,与出版社达成一个保密协议,按照女主的结局出版,女主不仅保住了工作,还得到了成为签约作家的机会。



换句话说,女主的一次偶然,把自己从“社会边角料”,打造成了爽文大女主。

《科琳娜》的情节虽然看上去十分简单,但主创用了很多心思,来营造广场恐惧症患者的世界。比如女主衣服上的跳脱色彩,就时刻提醒观众她与周围人的区别。



最明显的,就是影片几乎全程都使用快节奏的打击乐,来烘托正在遭受焦虑折磨的女主的内心世界,背景音乐越是躁动,越是干扰注意力,观众就越能产生一种特殊的代入感,去感受女主的精神世界。



片中唯一一处背景音乐舒缓的地方,则发生在女主乘车离开“安全区域”的段落,她好奇又害怕,一次次深呼吸让自己放松,但很快就被周围陌生的街区和明亮的灯光吸引——她开始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女主广场恐惧症的困境,其实某种程度上就是当代人生活的浓缩版。

我们因为家庭、认知、阅历的局限,渐渐被束缚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每天进行着固定的流程,面对相对固定的群体,而当这些“固定”发生或即将发生剧烈变化,恐惧便随之而来。



所以如今社交网络上,总是不时出现“跳出舒适圈”的说法。

但值得一提的是,《科琳娜》这部电影并非一边倒地鼓励大家跳出舒适圈。

影片中,女主曾与母亲聊过“懦夫与勇敢”这个话题,人们大多认为,被恐惧支配的人就会成为懦夫。她还提出了一个假设,话语中其实也在暗示自己也是那个活在人设中的“懦夫”。



然而母亲却认为,谨慎并非就等于懦弱,一直恐惧的人也可能在某一瞬间变得勇敢,这也可以说,那些被称为“懦夫”的人,其实都在等待属于自己的爆发勇气的时刻。

比起外界贴的标签,人远复杂得多,这也就意味着,所谓的舒适圈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



毕竟,舒适不舒适,跳与不跳,标准永远都不在他人口中。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kys01.us/artdetail-22746.html
 推荐视频

666魔鬼复活

吴镇宇 甄子丹 黄子华 邱淑贞 宛琼丹

宝石长袍

内莉·诺温德 安东尼娅·奥利瓦雷斯 艾达·罗阿 胡安·丹尼尔·加西亚·特雷威尼奥 谢琳·萨瓦拉 巴拉姆·托莱多 莫妮卡·波吉奥 文图拉·伦登 拉蒙·纳卡什 Francisco Berdiales Reina Carmona Yaretzi Cazares Yadira Cleto Montserrat Colsá Giancarlo de la Torre Perla Domínguez Oscar Díaz Nicolás Ezcurdia Mario Flores Alejandro Galicia 

第56年的失恋

中条彩未 本乡奏多 岩谷健司 水桥研二 户田昌宏 志田彩良 小野花梨 品川彻 赤座美代子 大空真弓

我们曾经想要的

拉文尼娅·威尔森 埃利亚斯·穆巴里克 安娜·乌特伯格 Lukas Spisser Iva Höpperger Fedor Teyml Marta Manduca 玛利亚·霍夫斯塔尔 Tina Haller Klaus Huhle

大门

拉斐尔·佩尔索纳 奥利维埃·古尔梅

毒气室

克里斯·奥唐纳 吉恩·哈克曼 费·唐纳薇

耀眼女子

卡洛琳·赫弗斯 艾米利亚·舒勒 诺拉·茨切纳 弗莱德里奇·穆克 马克西米连·布鲁克纳 马蒂娜·格德克 约阿希姆·克罗尔 Dilara Aylin Ziem

布罗姆利的足球小子

艾伦·戴维斯 TJ Herbert 拉尔斯·阿兰兹-汉森 Mark Dymond

让一让公主

王路晴 邱鼎杰 付妤舒 刘泊栩 罗奕 杨晓婷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