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封神、古装赛道裂变、综N代治愈力升级的盛夏突围

八月,暑气蒸腾,也是故事与情绪最浓的季节。 各平台 巨头在暑假档迎来 “最后一击”, 年代史诗《生万物》以破土而出的生命力席卷全网,古装剧在进化之路上 细分赛道 ——女频权谋《锦月如歌》以强叙事 开篇、 志怪新秀《子夜归》以 “昼夜双生”的奇幻世界观试图破局。


微短剧领域迎来政策与内容的双重升级: 多部抗战微短剧纷纷 献礼,长剧演员的 “下沉”推动行业撕去“粗制”标签。

综艺战场则被“综N代”点燃:《披荆斩棘2025》以团战模式重塑竞演逻辑,《花儿与少年·同心季》借“一带一路”串联治愈旅行,《我家那闺女2025》颠覆催婚叙事,让女性议题回归真实生活。八月剧综的每一次突围与挣扎,都在为行业写下注脚:剧综的变革从未止息。

剧集:现实题材顽强“破土”

古装剧进化ing

8月电视剧和网络剧都频繁上新,各大平台纷纷拿出压箱底的宝藏内容。据“看电视”不完全统计,8月共上新21部作品。


近三年暑期档,古装剧市场持续难产现象级“爆款”,频陷“爆款失灵”争议。行业寻求破局之道,制作方纷纷深耕垂直题材,在内容创新与美学表达上持续发力。今夏古偶赛道竞争尤为激烈,甚至出现同源IP对垒局面。

改编自晋江作者扶华两部古装大IP的《献鱼》与《子夜归》在八月接连开播。凭借强大的演员阵容与IP效应,两部剧开播前已赚足眼球。然而开播后表现显示,恐皆难登“爆款”之列。


《献鱼》以反套路轻喜剧切入仙侠世界,《子夜归》则聚焦融合奇幻捉妖元素的志怪题材,显现2025年古偶赛道题材持续细分的趋势。《献鱼》在受众最广的仙侠底本中,巧妙植入“老板”“躺平”等现代职场词汇,借古喻今以引发当下观众情感共鸣。


志怪题材堪称2025古装领域的新晋黑马此前4月,爱奇艺《无忧渡》与搜狐视频《不思异:志怪》同期亮相。《无忧渡》依托《聊斋志异》母本,构建起“爱、贪、嗔、痴、空、渡”的六重命题叙事;《不思异:志怪》则从《酉阳杂俎》《子不语》等古籍中萃取十个独立案件,以主角命运为线串联,既极致复现古典东方美学,亦大胆映射现代社会生活。


《子夜归》欲乘此东风再下一城,以独创的“昼夜双生”世界观与想象力设定实现与传统古偶的差异化表达,并着力于视听呈现,构筑了一个瑰丽神秘的异世界空间。


然而,两部新作播出至今,剧情节奏把控与演员表演均引争议。后续口碑与市场表现能否回暖,仍倚重后续剧情的张力展开与演员状态的提升。


值得关注的是,暑期档的女频古装剧历来是市场刚需。今年担此重任的《锦月如歌》开局势头强劲,腾讯站内热度仅四日即突破26000。

该剧在叙事上突破窠臼,采用强强对抗设定,以高密度叙事迅速抓住观众眼球;女主角凭借战功晋升,将个人复仇线巧妙嵌套于家国守卫的宏大叙事之中,凸显女性主体价值。


然追平更新后细品,其创作仍有提升空间:女扮男装情节逻辑漏洞显见,过量工业糖精喧宾夺主,削弱权谋主线深度。整体而言,当前女频古装叙事亟需注入新活力,以打破创作瓶颈。


当古装剧在剧情和视听美学中迭代升级时,年代农村剧《生万物》于夏末荧屏破土而出,土地史诗的厚重质感“久违”地激活了长剧市场的沉寂


“土生万物由来远,地载群伦自古尊。”这部改编自赵德发茅盾文学奖入围作品《缱绻与决绝》的剧作,将鲁南大地二十世纪初的烽烟岁月凝练成荧幕上“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命图腾。剧中农民与土地的羁绊,在战火硝烟、家族倾轧与女性觉醒的三重叙事中交织升腾


市场表现堪称“全方位超预期”:不仅在视频平台迅速破万,社交平台更掀起现象级声浪,衍生出多元文化议题:无论是对封建糟粕的批判,还是土地哲学带来的现代性启示、对女性叙事的深度思考,这些现实议题的嫁接也引发了传播的裂变,形成跨年龄层的情感共振。

剧中“山东煎饼卷大葱”“拉呱”等方言民俗引发打卡热潮,拍摄地临沂成为文旅新地标,让年轻观众在烟火气中重识农耕文明的血脉基因。


该剧的演员演技也是“全员上桌”的程度,封大脚“纯爱战神”的形象成为跨文化符号——他独闯匪巢救妻、八抬大轿迎亲的赤诚,被网友誉为中国版《苦尽柑来遇见你》男主梁宽植,眼神中的珍视穿透屏幕。


此外,以该剧积极转型的杨幂在剧中也颠覆了以往的荧幕形象:为贴近农妇形象,她提前四个月赴山东下乡,体验农活,学习方言。剧中她与倪大红的多场对峙戏份,以层次分明的哭戏撕开父权社会的虚伪,网友惊叹“杨幂的黏腻台词消失了,只剩宁绣绣的生命力”。

微短剧:政策驱动下的内容升级

长剧演员“下沉”

本月政策聚焦产业扶持,力度加码。郑州市政府印发《郑州市打造“微短剧创作之都”创作方案》,公布了一揽子措施推动微短剧与郑州特色产业融合。宁波升级“微短剧里看宁波”项目,以“微短剧 ”打造多元文化IP。青岛微短剧产业服务中心正式启用,提供全链条服务。广东召开政策座谈会,明确专项资金、平台建设及“粤港澳大湾区‘三农’微短剧基地”规划,加速区域产业升级。


本月,微短剧题材呈现主流化趋势,涵盖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科技创新、体育励志、红色历史等。近期,多部抗战胜利80周年献礼作品集中上线,其中由《亮剑》核心主演何政军、江水、杨清文等时隔20年重聚主演的《山河回响》备受瞩目。该剧于8月13日开播,引爆全网讨论,话题热度突破2亿。其创新运用双线时空叙事与杜比全景声效,并首推横屏精品剧集竖屏精编短剧双版本模式,为行业树立了主旋律微短剧的创作范本。


伴随微短剧走向精品化、专业化长剧领域知名演员纷纷下沉参演,成为提升作品质量与吸引观众的关键力量。如霍建华、潘长江、闫妮等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微短剧注入了强劲的明星号召力与演技保障。

霍建华首次担纲主演悬疑短剧《搏忆》,其高度人气与表演功底极大提升了作品的关注度与质感。


潘长江主演的《进击的潘叔》上线后,凭借其深厚喜剧功底迅速积累庞大观众群,播放量已突破3亿。


演员的下沉不仅是个体策略,更是行业整体内容升级的表现实力演员的参与显著提升了微短剧在表演水准、叙事深度与情感张力上的表现力,有力扭转其“低质、粗糙”的固有印象。同时,明星资源的引入拓宽了微短剧的传播渠道与市场空间,有力推动着行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

综艺:综N代转型破壁

情感观察赛道异军突起

8月的综艺市场迎来了新一轮的内容爆发期。最令人瞩目的莫不过于多部经典IP的回归。 据“看电视”不完全统计,本月共上新18部综艺。


芒果一口气抬回三档“综N代”,《披荆斩棘2025》《花儿与少年同心季》《我家那闺女2025》,分别在竞技、旅行、情感观察的赛道发力。

《披荆斩棘2025》这一季打破个人竞演传统,28位嘉宾组成7支跨代际战队,包括“大湾仔”“快乐老咖”等,以团队对抗取代单打独斗,初舞台《17岁》《记得》凭借情怀叙事引发了观众的共鸣。


但从目前的热度来看,这季节目的口碑也没有开局即炸裂的表现,过于均衡的成员配置反而有些弱化戏剧张力。


《花儿与少年·同心季》一直是芒果的高热度IP,节目还未开播,“花少真是神一季,鬼一季”“花少看奇不看偶”的相关话题迅速冲上热搜,居高不下。

那英作为大姐,以直率果断的决策力、幽默社交成为团队定海神针;陈数的优雅领导力与接地气表现形成反差魅力;龚俊的靠谱导游形象与张晚意的冷幽默,李沁、马思纯等则以温和包容强化团队黏性,本季嘉宾“全员淡人”的配置,既规避了以往的戏剧化冲突讨论,又以真实互动传递温暖情绪价值,精准击中了当下观众对治愈系内容的诉求。


此外,依托“一带一路”主题,节目将人物互动嵌入国际视野,通过国际交流折射“美美与共”理念,既突破旅行综艺的娱乐边界,也为嘉宾提供展现文化包容力的舞台。

本月的她题材持续分化,围绕不同年龄、职业的女性叙事综艺为我们呈现出真实的女性群像。爱奇艺《姐姐当家》、腾讯视频与芒果系《我家那闺女2025》《假期中的她们》以不同视角切入女性生存图景,既展现共性困境,也探索差异化表达路径。


《姐姐当家》作为国内首档聚焦熟龄女性生存状态的观察真人秀,以谢娜、董璇、王琳、万千惠四位"生活主理人"为切口,通过家庭关系的褶皱、职场困境的突围、情感抉择的阵痛等多元维度,勾勒出当代30 女性鲜活的生存图鉴。


节目中衍生的社会议题如潮涌至——#董璇再婚背后的婚姻观碰撞#、#谢娜一家日常被赞现实版《小巷人家》#、#万千惠创业危机暴露中年职场困境#、#王琳养老院探母揭开了独居女性情感孤岛#等话题席卷社交平台,开播前观众对"女明星观察"可能陷入的悬浮窠臼的担忧,在真实的生活切片中逐一消解。


这些艺人的日常琐碎与人生转折,恰恰成为了千万中女的镜像投射,节目以"不再害怕"为核心命题,完成了对熟龄女性群体精神世界的深度解码。

《我家那闺女2025》延续“我家那”的观察模式,以张予曦(演员)、孙怡(演员)、管乐(喜剧人)、拉宏桑(网红博主)四位不同身份的都市女性为切口,用镜头剖开当代女性在亲密关系与自我实现间的精密平衡术。


节目中,代际温情的呈现跳出了传统“催婚催生”的叙事窠臼:孙怡妈妈默默付出为女儿承担育儿压力;张予曦则手把手教50岁的母亲剪辑短视频;拉宏桑以“家庭观察员”身份介入父母婚姻,通过一场精心设计的“吐槽大会”引导双方换位思考;这些被重新定义的亲子关系,不再是单向的付出与索取,而演变为“彼此成就”的双向奔赴。

管乐则在镜头前暴露“喜剧人设”的另一面——舞台上插科打诨的她,独处时会反复摩挲抗焦虑药瓶,用调侃掩盖职场与生活的双重压力。


相较前作,本季的突破尤为明显——从“被催婚”的被动焦虑,转向“自我定义幸福”的主动选择:节目中几乎看不到相亲角的拥挤或父母的苦口婆心,取而代之的是孙怡带娃时眼里的光、张予曦复盘工作时专注的侧脸、管乐在后台和粉丝分享生活碎片的热络。

7月的两档脱口秀播出后,女性脱口秀演员的频频出圈,终于让我们等到了窥见更多女性对话的希望,8月等来了鲁豫主持的衍生访谈节目《豫见她们》。


以往的访谈节目中,一张桌子上的嘉宾,通常是男性为主,且坐在主位。如今这张桌子上,是四个女嘉宾,观众可以沉浸在这场全女性场域的深度对谈中。

当鲁豫褪去"知性摆渡人"的面具,坦然承认"我也曾是被规训的女儿",她不再是访谈人,也解剖了自己,丝滑完成了从"情感调解员""共情者"的身份转换。


这种去神化的表达策略,让观察室里的嘉宾泪洒现场,弹幕墙涌现出十万条"我也是"的共鸣留言。《豫见她们》不仅有知识分子的理性锋芒、也有各具特色的女性的生存智慧,这场发生在聚光灯下的思想风暴,或许正在悄悄影响着女性议题的叙事范式。

除了情感观察类节目,本月芒果TV《假期中的她们》作为《乘风破浪的姐姐》衍生节目,以全女性阵容开启城市治愈之旅,节目将文旅探访拆解为"自给自足"的轻旅行模式,既呈现城市烟火气,又构建都市女性生活样本。


虽被诟病为"中老年版浪姐度假vlog",但其以14位姐姐互帮互助的日常切片,切中女性观众对"无压力社交"的想象,成为暑期档独特的情绪解压场。


现实题材的厚重与微短剧的轻盈,古装剧的求索与综艺IP的焕新,共同勾勒出2025年暑期档的复杂图景。

《生万物》展呈出强大生命力穿透屏幕抵达进观众的心底;古装赛道虽未诞生全民爆款,但《子夜归》的志怪实验、《献鱼》的职场化仙侠,仍以题材细分拓展着类型边界。

微短剧的精品化浪潮与演员“下沉”,终将改写其草莽基因——行业看见的是政策扶持与专业力量碰撞的火花。

综艺的破局则在于“人本性”的回归:《花儿与少年》用“全员淡人”消解剧本冲突,《豫见她们》以全女性对谈撕开规训伤疤,证明治愈感与思想性可共存。


八月荧屏的答卷提醒我们:当数据泡沫褪去,唯有将流量焦虑转化为内容诚意,方能留住日益稀缺的“完整观看时长”。唯有扎根现实、敬畏创作的内容,方能穿越周期,在观众心中生万物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akys01.us/artdetail-24398.html
 推荐视频

俏红娘

魏天浩 赵星卉 杜子阳 王义钦 孙彩纶 乐轩 关博

唐门龙棺凤胆

陈景炀 程慕轩 曹天恺 夏嘉伟 高维蔓 言羽

随心所欲

兰维尔·辛格 瓦妮·卡普尔 赖赟 艾莉莎·巴奇尔·贝 朱莉·奥登 拉萨纳·莱斯汀 诺姆·迪亚瓦拉

死产儿

克里斯蒂·柏克 杰西·莫斯 丽贝卡·奥尔森 迈克尔·艾恩塞德 Michael Ironside 詹·格里芬 希拉·麦卡锡 Sheila McCarthy 肖恩·罗格森 迪伦·普莱费尔 Grace Christensen

珠星纪

王雅佳 时安 陈寰 李子甜 刘锡明

男才女貌

朱泳腾 余文乐 高圆圆 三宅尚子 王曦仪 铃木仁

小鱼吃大鱼

郭京飞 齐溪 孔维 宋宁峰 王一 白凯南

 用户评论
 正在加载